Hi,下午好!
今天是
园区资讯
跻身全国前二,“亚毫米级导航”的它!
发布时间:2025-09-11

你见过能剥“芝麻皮”的机械臂吗?不仅如此,它们还能将关节置换配准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90秒,脊柱手术中防漂移、防打滑,提升钻孔效率,拥有无影像注册技术,减少术前影像检查……

这些机器人来自南京手术机器人“扛把子”——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佗道医疗”),其“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上市第二年新增装机量跻身全国市场前二。

上市即上量 自研技术+协同优势

手术机器人又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此前被国外品牌机器人长期垄断。佗道医疗在手术机器人赛道不断创新突破,以亚洲首创骨科超融合解决方案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凭借精细至亚毫米级(小于1毫米)的操作精度和术中影像一体化平台技术,将手术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2024年,自研的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取得市场新增装机量全国前二的佳绩。

佗道医疗董事长程敏介绍:“超融合系统集成了最先进的软件算法技术,配合我们自研的三维C臂的自动配准技术,能够使骨科手术的精准度和执行效率大幅提升。”

从手术中的“导航定位”到实现“全程可视”,佗道医疗的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作为智慧医疗先锋,为医生提供决策建议和手术规划,助力实现“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

“后凸畸形要矫形的话手术时间比较长,要做3次截骨才能纠正到生理状态,要打11组螺钉。”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殷国勇在一场脊柱外科手术后介绍,“这时就体现出机器人非常好的优势,整个手术过程打钉只需要10分钟,又快又准,特别是对侧弯、畸形矫正这类手术帮助特别明显。”

打破国外垄断 新赛道突破

除了超融合系统中的“佗手”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佗道医疗另一款“佗灵”腔镜手术机器人于去年完成临床,今年7月成功取得三类器械证。“佗手”和“佗灵”两款明星产品近日成功入选省工信厅2025年度“三首两新”认定“两新”技术产品名单。

“佗灵”拥有数万个零部件和4K3D内窥镜成像系统,病灶10倍放大,更好辅助医生观察手术部位。多个机械臂可进行小于2毫米的精微操作,让人机协作达到“1+1>2”的效果。“佗灵”在微创外科新赛道上的重大突破,将打破国外品牌手术机器人长期垄断。

佗道医疗董事长程敏说:“我们在核心性能指标上甚至做的比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要好一些。无论从内窥镜图像的清晰度,还是从主从控制延时上,都做到比进口产品还要更好的性能参数。”

打造智能服务生态 双场景商业化加速

参股佗道医疗的正是南京本土机器人龙头企业亿嘉和。今年,亿嘉和凭借在康养、家居两大场景的突破性应用摘得“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场景拓展先锋奖”。其自主研发出的RK100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拥有“小脑控制器”与“仿生触感皮肤”两大核心技术,能提供健康管理、情绪陪伴、清洁家务、老人看护等定制化服务。

“康养机器人今年九月就会在江苏省人医等一线医院开始试用。”亿嘉和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张晋博介绍,“第一步先在医院落地,协助护士做好病人的健康管理和情感陪护;第二步将在养老院落地,在这两个场景打磨好之后,未来希望能进入我们的家庭康养。”

全方位要素保障 政策支持和开放场景

今年6月份,南京发布了机器人能力和需求两大应用场景清单,助力企业加速机器人产品迭代升级和适配应用。

“南京市机器人攻坚办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一方面是与我们沟通专项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帮我们对接应用场景的落地。”程敏表示,“尤其国产医疗设备新产品上市过程中,早期阶段是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去开放更多的场景落地应用,从而收集到更多的临床反馈,帮助我们更好地迭代产品。”

去年9月,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的雨花台区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7月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在软件谷启动成立。

南京,正以科技创新为桨、产业生态为帆,在全球智能制造浪潮中驶向更辽阔的蓝海,全力打造“机器人之城”。


来源:南京新闻


你见过能剥“芝麻皮”的机械臂吗?不仅如此,它们还能将关节置换配准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90秒,脊柱手术中防漂移、防打滑,提升钻孔效率,拥有无影像注册技术,减少术前影像检查……

这些机器人来自南京手术机器人“扛把子”——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佗道医疗”),其“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上市第二年新增装机量跻身全国市场前二。

上市即上量 自研技术+协同优势

手术机器人又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此前被国外品牌机器人长期垄断。佗道医疗在手术机器人赛道不断创新突破,以亚洲首创骨科超融合解决方案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凭借精细至亚毫米级(小于1毫米)的操作精度和术中影像一体化平台技术,将手术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2024年,自研的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取得市场新增装机量全国前二的佳绩。

佗道医疗董事长程敏介绍:“超融合系统集成了最先进的软件算法技术,配合我们自研的三维C臂的自动配准技术,能够使骨科手术的精准度和执行效率大幅提升。”

从手术中的“导航定位”到实现“全程可视”,佗道医疗的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作为智慧医疗先锋,为医生提供决策建议和手术规划,助力实现“精准治疗”与“快速康复”。

“后凸畸形要矫形的话手术时间比较长,要做3次截骨才能纠正到生理状态,要打11组螺钉。”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殷国勇在一场脊柱外科手术后介绍,“这时就体现出机器人非常好的优势,整个手术过程打钉只需要10分钟,又快又准,特别是对侧弯、畸形矫正这类手术帮助特别明显。”

打破国外垄断 新赛道突破

除了超融合系统中的“佗手”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佗道医疗另一款“佗灵”腔镜手术机器人于去年完成临床,今年7月成功取得三类器械证。“佗手”和“佗灵”两款明星产品近日成功入选省工信厅2025年度“三首两新”认定“两新”技术产品名单。

“佗灵”拥有数万个零部件和4K3D内窥镜成像系统,病灶10倍放大,更好辅助医生观察手术部位。多个机械臂可进行小于2毫米的精微操作,让人机协作达到“1+1>2”的效果。“佗灵”在微创外科新赛道上的重大突破,将打破国外品牌手术机器人长期垄断。

佗道医疗董事长程敏说:“我们在核心性能指标上甚至做的比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要好一些。无论从内窥镜图像的清晰度,还是从主从控制延时上,都做到比进口产品还要更好的性能参数。”

打造智能服务生态 双场景商业化加速

参股佗道医疗的正是南京本土机器人龙头企业亿嘉和。今年,亿嘉和凭借在康养、家居两大场景的突破性应用摘得“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场景拓展先锋奖”。其自主研发出的RK100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拥有“小脑控制器”与“仿生触感皮肤”两大核心技术,能提供健康管理、情绪陪伴、清洁家务、老人看护等定制化服务。

“康养机器人今年九月就会在江苏省人医等一线医院开始试用。”亿嘉和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张晋博介绍,“第一步先在医院落地,协助护士做好病人的健康管理和情感陪护;第二步将在养老院落地,在这两个场景打磨好之后,未来希望能进入我们的家庭康养。”

全方位要素保障 政策支持和开放场景

今年6月份,南京发布了机器人能力和需求两大应用场景清单,助力企业加速机器人产品迭代升级和适配应用。

“南京市机器人攻坚办给予我们很大帮助,一方面是与我们沟通专项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帮我们对接应用场景的落地。”程敏表示,“尤其国产医疗设备新产品上市过程中,早期阶段是需要一定的政策引导,去开放更多的场景落地应用,从而收集到更多的临床反馈,帮助我们更好地迭代产品。”

去年9月,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的雨花台区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7月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在软件谷启动成立。

南京,正以科技创新为桨、产业生态为帆,在全球智能制造浪潮中驶向更辽阔的蓝海,全力打造“机器人之城”。


来源:南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