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下午好!
今天是
园区资讯
双创、就业分获国家级荣誉,雨花台区再推人才新政“12条” 重“投”37万份未来
发布时间:2025-06-30

□ 本报记者 周敏通讯员喻华轩


拨通王江涛电话时,他正在雨花台区科创城勘察场地。得益于该区刚出台的人才新政“12条”,他的“云空互联无人机侦测反制系统”项目将获得30平方米的零租金办公空间。

创业两年,这位准00后“蜗居”在一家玩具厂顶楼,不足20平方米,每月500元租金,“期待客户来访,又怕被他们看到寒酸的办公环境。”命运的转机来得恰逢其时。就在当天,他接到一笔来自秦皇岛的订单,对方一次性采购20台设备。

努力托举最年轻、最创新的群体。近年,雨花实施高质量人口人才计划,从安居宜居、创新激励到产业引导,都与青年的期待高度契合。超过6000名高层次人才和海归人才在这里扎根,每年近2万名青年人才前来筑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投资于人”。为37万工程师,为产业发展和区域未来,雨花的重“投”戏徐徐展开。

4600多家软件企业求贤若渴

5月27日下午,来自全市高校的大巴车不断驶入云密城。L栋路演大厅内,近百家企业进场直招,手捧简历的学生排到门外。与森根科技人事专员沟通后,南京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边怡当场敲定了offer。

就在招聘会上,该区重磅发布人才新政“12条”。“实习实践的大学生享最长30天青年驿站住宿”“入职科技型企业的优秀毕业生领最高5万元生活补贴”……在住房、福利上给予照顾,雨花想尽办法与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共情。

3年蝉联“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级)”,既得益于主动靠前的精准化服务,更源自软件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强大驱动力。作为首座中国软件名城核心区,雨花4600多家软件企业,以及前瞻布局的新兴产业、未来赛道,都是天然的“人才磁场”。

该区人社局牵头建成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同140多家人力资源机构,进企开展用工需求“体检”,深度挖掘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已走访67家企业,组织各类招聘会127场,1613家企业共发布1.7万余个岗位。

拥有1.7万名员工,近3年平均每年招聘省内高校毕业生超1000人;从十几人团队发展到百人规模,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前者是华为南研所,后者是凯奥思数据。两家“用人大户”均提到,当前求职难、招工难的背后,是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嘉环科技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启动“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首班计划招收40人,今年9月开班。“早在2006年,我们就设立了现代学徒制,和华为共建认证体系,并将其拆解为教学模块,首批培训的30人当年月薪过万。”企业相关人士介绍,“现场工程师”距离现场更近,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车间、依托项目做研究,实现“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

龙头企业“干中学”的探索也得到区域力挺。今年,雨花在与12所高校共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5所高校和软件谷签订校地人才培养协议,10所高校与13家企业达成合作,为人才孵化、产业升级搭桥。

有成长平台,有似锦未来,人才涌入雨花的步伐迎来加速度。2024年至今,该区新增城镇就业2.4万余人。

“技术流”在国之重器中挑大梁

一百年前,几名青年归国华侨集资7万多美元,在板桥镇置地建村,生产的“斗鸡牌”蚕种纸一度闻名全国。这个承载着实业报国理想的小村就是华兴村。

历百年而弥坚,怀揣创业梦想的青年始终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主角。毅然投身低空安防领域,郭鑫洋和团队研发的无人机反制产品一战成名。“在一次重要人物保障活动上,现场有13支保障团队,只有我们拦截成功了。”

2021年,郭鑫洋从北京来到南京创立云上筋斗,专注无人机反制产品、低空监管系统的研发和市场化。为何选择雨花?他分析得很透彻——这里产业链完备,有人才、有技术,在研发攻关上能够和十四所等企业紧密协作,莲花湖一带广阔空域方便进行产品测试。

雨花没有辜负这朵“筋斗云”。从软件谷提供的2000平方米办公场地,到区人社局举办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到区、谷为其申报双创人才拿下近400万元奖补。拳拳诚意将云上筋斗扶上马、送一程。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今年销售额预计1亿元。

过去是人随产业走,未来则可能是产业跟人才走。现代产业由科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雨花更加注重“投资于人”,以更大力度引育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引才育才,共建“科学家集聚区”。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雨花用真金白银滋养每一个创新创业者的梦想。比如,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支持和300万元安家补贴;再如,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为早期优秀人才项目注入金融活水。“大胆试、放心闯,我们包容十年不鸣,也静候一鸣惊人。”雨花台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90后哈佛硕士郭原池跑来雨花成立司凯奇,主攻新能源重卡,4年时间掌握电驱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成果,创造出多款中国第一。东大85后学霸刘爽加入天创机器人,研发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在雨花11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超过半数为人才企业。

面对“万亿”的奋进坐标,雨花靠“技术流”再次刷新创新浓度和产业高度。陈思宁的傲拓科技、韩辉的翼辉信息、王继平的诚迈科技,他们主导研发的一款款软硬件产品,在重要国防装备和信息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该区软件业务收入达2949亿元,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营收占比提升至约40%。

1平方公里活跃2803名工程师

软件大道,全国第一条以产业命名的道路。每天早晨,清一色的年轻人如潮水般涌来,走进两侧数百家软件企业,场面蔚为壮观。在雨花,平均1平方公里活跃着2803名工程师。

“这最年轻的模样,在软件谷之上,一路向着全新的方向,尽情翱翔……”每逢假日前夕,这曲《热烈的软件谷》便会在园区悠然唱响。演绎它的,是一帮95后CEO和85后科学家。

良禽择木而栖是动态过程,优秀的青年人才如同候鸟,哪里气候环境宜人就往哪里翱翔。因此,引得进人才只是第一步,留得住、过得好,甚至愿意生才是关键。

雨花用最大的诚意、最优的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年轻人的城”。打造菁英人才公寓、宁青驿站等安居载体,落户市属五大名校,开业万象天地,建设省妇幼保健院总部……该区还推出二手房当年落户入学、零成本创业工位等青年政策,覆盖了吃、住、行、医、娱、购、婚、育——这些看似琐碎的“关键小事”和关乎未来的“人生大事”,在雨花的人才生态中都被郑重以待。

回应年轻人的婚恋需求和交友困境,该区进一步深化“花为媒”品牌,为青年人才“牵红线”。一个通过企业工会集体报名,一个被病人“安利”而来,中兴通讯软件开发员杨光和小行医院中医师张文瑶在此结缘,并成功领证。

被他们深深牵挂的父母、子女,又该何处安放?雨花连续两年将“双托双进(托老、托小、进园区、进小区)”列入全面创新十大项目,在全区范围因地制宜新建或嵌入养老及育幼阵地,开展普惠、精准服务。雨花期待打造一座理想之城,将人的全面发展的光芒照进现实生活。

“投资于人”的前景清晰可见。近年,该区人口年均增长率较全市高6.12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就业人员平均年龄最小、平均学历最高、平均收入最多,在职职工收入居全市12个板块榜首。此前,位于“两桥”地区的华润置地中心开盘,超过半数为软件谷程序员购置。

一座城区集聚的有为青年越多,青年人居住和奋斗的环境越好,这座城区的竞争力就越强。雨花台区委主要负责人说,2803名软件人才/平方公里的创新浓度,37万从业者的规模效应,构建起独特的“雨花算法”——不是简单比拼补贴金额,而是通过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的精准耦合,让每个“王江涛”都能在适当的时候,遇见自己的“20台订单”。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周敏通讯员喻华轩


拨通王江涛电话时,他正在雨花台区科创城勘察场地。得益于该区刚出台的人才新政“12条”,他的“云空互联无人机侦测反制系统”项目将获得30平方米的零租金办公空间。

创业两年,这位准00后“蜗居”在一家玩具厂顶楼,不足20平方米,每月500元租金,“期待客户来访,又怕被他们看到寒酸的办公环境。”命运的转机来得恰逢其时。就在当天,他接到一笔来自秦皇岛的订单,对方一次性采购20台设备。

努力托举最年轻、最创新的群体。近年,雨花实施高质量人口人才计划,从安居宜居、创新激励到产业引导,都与青年的期待高度契合。超过6000名高层次人才和海归人才在这里扎根,每年近2万名青年人才前来筑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投资于人”。为37万工程师,为产业发展和区域未来,雨花的重“投”戏徐徐展开。

4600多家软件企业求贤若渴

5月27日下午,来自全市高校的大巴车不断驶入云密城。L栋路演大厅内,近百家企业进场直招,手捧简历的学生排到门外。与森根科技人事专员沟通后,南京农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边怡当场敲定了offer。

就在招聘会上,该区重磅发布人才新政“12条”。“实习实践的大学生享最长30天青年驿站住宿”“入职科技型企业的优秀毕业生领最高5万元生活补贴”……在住房、福利上给予照顾,雨花想尽办法与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共情。

3年蝉联“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区县级)”,既得益于主动靠前的精准化服务,更源自软件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强大驱动力。作为首座中国软件名城核心区,雨花4600多家软件企业,以及前瞻布局的新兴产业、未来赛道,都是天然的“人才磁场”。

该区人社局牵头建成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协同140多家人力资源机构,进企开展用工需求“体检”,深度挖掘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已走访67家企业,组织各类招聘会127场,1613家企业共发布1.7万余个岗位。

拥有1.7万名员工,近3年平均每年招聘省内高校毕业生超1000人;从十几人团队发展到百人规模,研发人员占比超过80%。前者是华为南研所,后者是凯奥思数据。两家“用人大户”均提到,当前求职难、招工难的背后,是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嘉环科技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启动“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首班计划招收40人,今年9月开班。“早在2006年,我们就设立了现代学徒制,和华为共建认证体系,并将其拆解为教学模块,首批培训的30人当年月薪过万。”企业相关人士介绍,“现场工程师”距离现场更近,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车间、依托项目做研究,实现“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

龙头企业“干中学”的探索也得到区域力挺。今年,雨花在与12所高校共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5所高校和软件谷签订校地人才培养协议,10所高校与13家企业达成合作,为人才孵化、产业升级搭桥。

有成长平台,有似锦未来,人才涌入雨花的步伐迎来加速度。2024年至今,该区新增城镇就业2.4万余人。

“技术流”在国之重器中挑大梁

一百年前,几名青年归国华侨集资7万多美元,在板桥镇置地建村,生产的“斗鸡牌”蚕种纸一度闻名全国。这个承载着实业报国理想的小村就是华兴村。

历百年而弥坚,怀揣创业梦想的青年始终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主角。毅然投身低空安防领域,郭鑫洋和团队研发的无人机反制产品一战成名。“在一次重要人物保障活动上,现场有13支保障团队,只有我们拦截成功了。”

2021年,郭鑫洋从北京来到南京创立云上筋斗,专注无人机反制产品、低空监管系统的研发和市场化。为何选择雨花?他分析得很透彻——这里产业链完备,有人才、有技术,在研发攻关上能够和十四所等企业紧密协作,莲花湖一带广阔空域方便进行产品测试。

雨花没有辜负这朵“筋斗云”。从软件谷提供的2000平方米办公场地,到区人社局举办的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到区、谷为其申报双创人才拿下近400万元奖补。拳拳诚意将云上筋斗扶上马、送一程。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日完成天使+轮融资,今年销售额预计1亿元。

过去是人随产业走,未来则可能是产业跟人才走。现代产业由科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雨花更加注重“投资于人”,以更大力度引育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支持企业引才育才,共建“科学家集聚区”。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雨花用真金白银滋养每一个创新创业者的梦想。比如,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可获500万元项目支持和300万元安家补贴;再如,设立人才专项基金,为早期优秀人才项目注入金融活水。“大胆试、放心闯,我们包容十年不鸣,也静候一鸣惊人。”雨花台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90后哈佛硕士郭原池跑来雨花成立司凯奇,主攻新能源重卡,4年时间掌握电驱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成果,创造出多款中国第一。东大85后学霸刘爽加入天创机器人,研发出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填补国内空白。在雨花11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中,超过半数为人才企业。

面对“万亿”的奋进坐标,雨花靠“技术流”再次刷新创新浓度和产业高度。陈思宁的傲拓科技、韩辉的翼辉信息、王继平的诚迈科技,他们主导研发的一款款软硬件产品,在重要国防装备和信息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该区软件业务收入达2949亿元,规上数字经济企业营收占比提升至约40%。

1平方公里活跃2803名工程师

软件大道,全国第一条以产业命名的道路。每天早晨,清一色的年轻人如潮水般涌来,走进两侧数百家软件企业,场面蔚为壮观。在雨花,平均1平方公里活跃着2803名工程师。

“这最年轻的模样,在软件谷之上,一路向着全新的方向,尽情翱翔……”每逢假日前夕,这曲《热烈的软件谷》便会在园区悠然唱响。演绎它的,是一帮95后CEO和85后科学家。

良禽择木而栖是动态过程,优秀的青年人才如同候鸟,哪里气候环境宜人就往哪里翱翔。因此,引得进人才只是第一步,留得住、过得好,甚至愿意生才是关键。

雨花用最大的诚意、最优的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年轻人的城”。打造菁英人才公寓、宁青驿站等安居载体,落户市属五大名校,开业万象天地,建设省妇幼保健院总部……该区还推出二手房当年落户入学、零成本创业工位等青年政策,覆盖了吃、住、行、医、娱、购、婚、育——这些看似琐碎的“关键小事”和关乎未来的“人生大事”,在雨花的人才生态中都被郑重以待。

回应年轻人的婚恋需求和交友困境,该区进一步深化“花为媒”品牌,为青年人才“牵红线”。一个通过企业工会集体报名,一个被病人“安利”而来,中兴通讯软件开发员杨光和小行医院中医师张文瑶在此结缘,并成功领证。

被他们深深牵挂的父母、子女,又该何处安放?雨花连续两年将“双托双进(托老、托小、进园区、进小区)”列入全面创新十大项目,在全区范围因地制宜新建或嵌入养老及育幼阵地,开展普惠、精准服务。雨花期待打造一座理想之城,将人的全面发展的光芒照进现实生活。

“投资于人”的前景清晰可见。近年,该区人口年均增长率较全市高6.12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就业人员平均年龄最小、平均学历最高、平均收入最多,在职职工收入居全市12个板块榜首。此前,位于“两桥”地区的华润置地中心开盘,超过半数为软件谷程序员购置。

一座城区集聚的有为青年越多,青年人居住和奋斗的环境越好,这座城区的竞争力就越强。雨花台区委主要负责人说,2803名软件人才/平方公里的创新浓度,37万从业者的规模效应,构建起独特的“雨花算法”——不是简单比拼补贴金额,而是通过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的精准耦合,让每个“王江涛”都能在适当的时候,遇见自己的“20台订单”。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