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时政新闻
市委书记多次强调,这个关键词有深意
发布时间:2025-02-18

2月1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二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引育和建设推进会。市委书记周红波讲话强调,全市上下要锚定目标任务、加压奋进,掀起大抓产业投资和新增项目热潮,营造竞相发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确保实现全年经济“开门红”。市长陈之常主持。

2月14日,周红波在江宁区调研。他强调,江宁区要拉高标杆、加压奋进,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壮大产业集群,以更强的紧迫感责任感拼经济、抓发展,努力为全市挑更重的担子、作更大的贡献。

在上周南京两场重要的会议和调研中,“加压奋进”被两次强调。

不仅如此。留心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近期南京多场重要会议和调研中,也明确强调了这一点。

比如,2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2025年全市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主题就是改进作风优环境、加压奋进强信心、鼓劲实干抓发展。

2月8日,周红波深入江北新区调研,走访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并召开会议研究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意见具体举措,为新区稳增长、挑大梁、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加压鼓劲。

为何“加压奋进”

从使命任务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江苏,多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赋予江苏一系列重大使命、重大要求和重大任务。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大市,要时时事事处处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更加自觉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做到方向上坚定坚决、思路上紧跟紧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更好彰显省会担当、作出示范引领。

从自身发展来看。

去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但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全市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主要包括: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新旧动能转换处在阵痛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仍有欠账,一些干部精气神有待提振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综观国内外形势,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开年关乎全年,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全市上下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锚定目标、压实责任,只争朝夕、紧抓快干,以旬保月、以月保季,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坚决扛起省会城市、经济大市“挑大梁”的重大责任。

如何“加压奋进”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上周的两场重要会议和调研都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二月份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引育和建设推进会上,周红波强调,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向产业投资聚焦,互学互鉴、比学赶超,比出狠抓项目的精气神,拼出经济回升的新局面。

概括而言,就是要做到“三个聚焦”:

一要聚焦主导产业抓项目建设。集中资源和力量,找准优势领域细分赛道,聚力招引培育链主企业和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持续厚植产业沃土、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形成集聚集约、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

二要聚焦产业投资抓实物工作量。统筹推进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协同促进国企投资和民间投资,同步跟进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加力实施工业“双百项目”,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谋划推进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项目。

三要聚焦招商引资抓工作方法创新。鼓励各板块探索行之有效的招商方法,聚合招商力量、优化招商机制、用好招商平台、扩大招商半径,提升园区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实效,特别要发挥平台优势,为各类企业落户提供综合服务,形成“筑巢引凤”良好效应。

陈之常强调,项目建设要快提速,锚定目标任务、抓实关键环节,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强化要素保障,持续攻坚难点堵点,确保形成更多实物量。招商引资要大突破,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发挥产业基金作用,加强应用场景建设,聚焦重大活动招引,全力争取落地一批标志性项目。为企服务要再提升,加强企业走访交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效提振发展信心。

在江宁区调研时,周红波指出,江宁区在各板块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最强,长期以来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展现了挑大梁的担当。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竞争态势,要更好把握自身的定位和肩负的责任,更加清醒认识与标兵的差距,更加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强力建设产业强区,注重增强动力活力,自我加压、争先进位,不断增强发展竞争力、提高贡献度。

周红波指出,科教人才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是江宁区显著比较优势,要进一步放大优势、锻造长板,以前瞻思维找准产业赛道,以链主企业赋能产业集群,以优化布局拓展产业空间,以科技创新激活产业动能,以协同配合营造产业生态,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地标,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调研中,周红波还来到中兴通讯智慧工厂、泉峰科技、汇川技术、奥赛康药业、上汽大通南京工厂、舍弗勒(南京)有限公司和恒立智能电动控制产品生产基地项目,询问了解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情况,要求有关方面完善服务体系,在创新产品首购首用、产学研对接合作、应用场景拓展、市场和产品信息共享等方面敢于突破、大胆探索,为各类企业在南京创新创造厚植沃土。

护航“加压奋进”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2月13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解读《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共有10条举措,重点围绕要素、服务和制度三个维度,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撑。

其中,要素保障方面,包括强化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应用场景保障等4条举措;优化服务方面,包括优化涉企服务、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3条举措;健全制度方面,包括规范招标采购、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强化对外开放等3条举措。

近年来,南京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南京连续出台的第七个优化营商环境文件。今年的《工作要点》,结构更简洁明快,举措更精准务实,努力让企业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下一步,南京将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以一流作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效,为打好“三大关键仗”“三大攻坚仗”,切实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省会担当,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