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3日在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省长许昆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让全省人民备受鼓舞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江苏全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7月、12月两次亲临江苏考察,三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江苏发展每到关键时期、每逢重要节点,总书记都亲自为我们把脉定向、指路引航,总书记的巨大关怀进一步激发了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引领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
一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安排,牢牢把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省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内生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进一步巩固,对全国发展大局的贡献度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在“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上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增长5.8%。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增至5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30亿元、增长7.3%。粮食总产量759.5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5.25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
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1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我省太湖实验室牵头研发的“奋斗者”号完成极限深潜,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人才总量超1560万人。
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新改善。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2.4%,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太湖连续16年安全度夏,水质藻情为16年来最好水平。PM_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6%左右。
增进民生福祉彰显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2万元和3.05万元、增长5%和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国第一,普通高中录取人数为近十年新高。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国第一。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保持在90以上。13类5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
安全发展水平得到新提升。新冠疫情防控较短时间内实现平稳转段,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在前几年连续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又分别下降13.2%和11.2%,高风险金融机构保持动态“清零”,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达98%,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9%以上。
过去这一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制定实施八个“行动方案”和两组“若干措施”,实干担当,出实招、见实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按月调度、按季推进经济运行,年初在全国较早推出“42条”政策举措,8月出台“28条”增量措施,相继制定一系列加力提效的专项政策。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纾困,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000亿元。持续开展“苏新消费”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7000亿元。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18条政策措施,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4.1%,其中制造业贷款连续3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电力保供有力有序。这一年,全省经济运行“平开中高后稳”,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绩单。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实施加强基础研究行动,统筹推进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开工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建立连云港中心,新获批建设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已有31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获批组建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8家,首发融资规模587.4亿元,均居全国第一。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达110家、43家,保持全国第一。实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逐群逐链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指导意见,研究并组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4%左右。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2家、示范车间501个,全国首批300家5G工厂中江苏有97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江苏制造正加快实现“数智蝶变”。
(三)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牵头实施8个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项目,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增24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强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出台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南北共建省级园区达8家,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潍宿铁路江苏段、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高铁里程超过2500公里、居全国前列;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四改八”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10座在建过江通道稳步推进;加快打造水运江苏,京杭运河苏南段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宿连航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连云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投运。出台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制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政策措施。统筹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改造大中型灌区34处,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64公里,完成农村改厕67.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9个,新建农村生态河道6000公里。实施跨省援助项目1548个,续写了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山海情”。
(四)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毫不动摇抓好长江大保护,持续深化污染治理“4+1”工程,深入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重点治气工程1.6万余项,排污口排查整治取得扎实成效,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持续加强。扎实推动太湖流域控源减污、减磷控氮,建成生态清淤智能装备平台,湖体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14.5%和14.3%。出台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36.4%,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地区和园区3个。大力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累计入选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4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9个,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增至3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增至10个,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级,美丽江苏更加可触可感可享。
(五)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出台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行动方案,立足新起点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达42.9%。首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在江苏举办,习近平主席亲自向论坛、年会都致了贺信。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49.7%,跨境电商出口增长12.3%,“新三样”出口规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证出口货值均居全国第一。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制造业外资、高技术产业外资和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前列。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实现“八连冠”。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财税、投融资等改革,在全国率先推动国有和集体混合权属不动产登记发证、率先开展用地用林合并审批试点,系统谋划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5家省属贸易企业重组整合。编制实施国家营商环境试点和自主改革事项“两张清单”79项改革举措,连续5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经营主体总数超过1452万户。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类经营主体信心持续提振、活力不断增强。
(六)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出台稳就业20条新举措,城镇调查失业率4.6%。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强化“一老一幼”服务保障,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超4万户,新增托位数超3万个。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遴选建设16家高水平医院,推动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结对帮扶苏北5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强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7所、普通高中40所,1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率先进入部省共建行列。推行房票安置政策,全年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18.85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50.2万户,新改善农房超10万户,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3.7万个,保交楼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系列规划,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一系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再创佳绩。加快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江苏健儿在杭州亚运会获得30金的优异成绩。着力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推动“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积极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严打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建设再上新台阶。
过去一年,我们承办了第五届中美友城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自致信。我们成功举办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第二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农渔业部长会议等国家级涉外活动,接待48批重要外宾来访,组团赴海外重点合作国家和地区对接交流,国际友好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为全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江苏贡献。
过去一年,全省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工会、红十字、慈善、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加快发展,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对台事务、港澳、侨务、参事馆员、哲学社会科学、党史、档案、地方志等工作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等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关于“以学促干”的重要论述,坚决做到以学铸魂强忠诚、以学增智强本领、以学正风强宗旨、以学促干强担当。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608件、省政协提案775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5项,完成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查193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发展历程,全省上下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取得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深切关怀,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直接领导、科学决策、统筹调度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和支持江苏改革发展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消费恢复还不平衡,外贸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一些行业和经营主体仍比较困难,企业投资意愿还有待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仍然较大,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堵点断点;基本公共服务还有短板;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进一步化解;政府服务和作风建设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在知重负重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二、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这是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江苏的厚爱重托。“走在前、做示范”就是要对标先进、勇争一流,为全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表率;就是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路径;就是要面向国际、树好形象,以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综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总体上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世界看,经济形势依然低迷,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依然较多,同时国际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从我国看,当前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中,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层面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从江苏看,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诸多优势,正面临着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重大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开放创新机遇,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继续走在前列。我们要善于在顺应宏观环境变化中趋利避害、攻坚克难,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发进取、奋勇前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确定以上目标,贯彻了中央“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大要求,考虑了当前发展形势和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需要,体现了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导向,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结果。
做好今年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江苏落地见效。一是突出“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这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行动指南。要推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细化实化,在经济发展中真正挑起大梁,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这是谋划推动工作必须坚持的新时代硬道理。要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率先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三是突出人民至上价值取向,这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深入践行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通过做大“蛋糕”增进人民福祉,通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信赖,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五是突出统筹协调重要方法,这是正确处理发展中重大关系必须一以贯之的工作要求。要强化系统观念,更好把握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更好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各位代表,江苏承载着总书记的嘱托、人民的期待。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8500万勤劳智慧的江苏人民团结奋斗,一定能够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交出让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三、2024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锚定目标、奋发进取,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扎扎实实的举措、踏踏实实的作风,推动全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一)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积极扩内需稳外需,多措并举为经济恢复注入新的动力。着力优化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协同、政策储备、政策评估,延续实施支持先进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等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谋划出台新型工业化、外商投资、民间投资等方面专项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技术改造等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放力度,深化数字人民币省域试点。确保能源电力稳定供应。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更好发挥平台经济在促进消费、活跃市场中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加大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打造更多国货“潮品”和全新消费场景。深入拓展“苏新消费”系列活动,提振大宗消费,促进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一城一策”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支持刚性住房需求,有效引导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高品质住宅规划建设,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重点项目统筹落实和要素保障,突出抓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投资项目和450个省重大项目。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支持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稳妥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扎实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新市民和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着力巩固外贸基本盘。深入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进一步加强同美欧日韩经贸往来,积极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开拓全球经贸合作新空间。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积极布局海外仓。用好出口信保、“苏贸贷”等政策工具,大力支持“新三样”、液化天然气动力船等高附加值、绿色低碳产品出口。推动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分拨中心,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等进口,让江苏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更加繁荣的市场。
(二)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高标准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充分发挥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创新策源地作用,持续推进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力推进高校校地共建,促进更多职业院校进入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组织开展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让江苏学子共享人生出彩的逐梦机会。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矩阵。全方位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移动信息网络等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太湖和钟山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建设云龙湖实验室,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江苏,高水平建设运行省实验室联盟。推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引领性发展,加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围绕新领域新赛道部署40项科技重大攻关、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健全技术转移体系,推广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经验,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开放式社会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力量和优势资源,努力培育更多科技之花、产业之果。深入实施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推进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等基础科学中心和基础研究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应用基础研究特区,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担纲重大科研项目,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出题机制,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牵头开展重大任务协同攻关,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5.5万家,建设聚焦“硬科技”的标杆孵化器。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优化“苏科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打造海纳百川、近悦远来的一流人才生态。实施高水平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建好用好产业人才地图,加快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培育聚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让更多“千里马”在江苏竞相涌现、各尽其才。
(三)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着力构建新型电力装备等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等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围绕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展开部署,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力争在前沿新材料、高端芯片、重载机器人、关键装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争创一批国家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立重点产业链标准体系,积极争创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特色化行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全覆盖。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331”工程,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培育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建设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
(四)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加快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产量750亿斤左右。保障“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一批省级重点链和市域、县域特色链,力争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实施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种业振兴,加快建设南京国家农高区、农创中心等重大农业科创平台。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大力发展项目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全面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高质量编制实施村庄规划,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农房改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000个。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队伍建设,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加强基层协商,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
(五)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进一步提升发展整体性、协调性。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好用好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动沿海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融合发展,更高水平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认真落实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产业转型创新、绿色现代航运等先行段示范段。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打造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苏锡常都市圈,深入推动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加强南北结对帮扶和产业链合作,高质量建设南北共建园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培育壮大十大海洋产业链。做好全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工作。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打造10个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地区,深化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探索,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生命线安全等工程,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全域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好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宁淮城际铁路、海太长江隧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在建项目,建成沪苏湖铁路江苏段、龙潭长江大桥等工程,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前期工作和淮安涟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支持无锡硕放机场等枢纽节点进一步做强。协同推进二级航道网、现代水网建设,加快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吴淞江整治工程,全面开工京杭运河苏南段“三改二”工程,建设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打造汇通江淮、畅达黄海的现代化水运体系。
(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和法治文化惠民行动,推进“书香江苏”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百千万”工程和“双千计划”“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南京博物院新馆和省科技馆、社科馆、文学馆。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办好中国昆剧、紫金文化艺术节和戏曲百戏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传世之作,形成“群峰耸立、百花竞秀”的生动局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等工程,做好地方志工作,保护运用好文物、古籍、非遗,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等项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着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和科技、旅游、体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大文旅资源境内外推介力度,进一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的中国故事。
(七)努力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大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认真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促进中欧班列、洲际客货运航线扩面提效。提升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载体功能。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主动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等工作,鼓励发展绿色贸易。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数字贸易载体和主体,打造数字贸易新增长点。促进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健康发展。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开展“跨国公司江苏行”系列活动,积极引进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制造业外资。深入实施《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积极发展外资总部经济,支持外资在江苏设立研发中心。强化高端平台建设。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发展能级,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转型升级、创新提升。扎实开展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制定实施新一轮制度型开放任务清单。持续加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大力支持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落实落细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造“一企来办”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省级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审批权下放。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打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优化涉外服务,便利跨境商务人员往来,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研究落实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措施。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各项政策举措,增强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培育一批标杆民营企业,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和“个转企”改革试点,让江苏成为民营经济兴业发展的热土。
(八)加快建设美丽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扎实开展长江大保护。加快构建长江水生态考核评估体系,持续推进长江水生态系统修复,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长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等专项行动,确保长江江苏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加强上游洮滆片区治理,突出抓好湖西地区入湖河流和涉磷企业整治,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底泥清淤等工程,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抓好洪泽湖、骆马湖等重要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建立全过程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大力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扎实抓好新污染物治理。深入实施噪声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支持沿海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山水工程”,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守护万物共生的美丽家园。
(九)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着力稳就业促增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加快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人群,实施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做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深入开展健康江苏建设。加强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建立公立医院运营保障机制,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做好巴黎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工作。健全“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加强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助餐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发展康养产业、银发经济。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今年我们安排了12类55件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坚决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好。
(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促进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高金融监管效能,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盘活存量土地,有力有序有效消化存量商品房,做好保交楼工作。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积极化解存量。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快提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效能。更高水平建设平安江苏和法治江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深入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治理。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两个责任”。提升民族宗教事务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
新的一年,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大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着力抓好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人民防空和军事设施保护等工作,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政府工作唯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使命。我们将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我们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时刻牢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这两个字,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企业助把力、多为发展想办法,以公务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擦亮江苏富民亲商的“金字招牌”。我们将坚持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理念,依法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切实强化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使政府所有工作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我们将大力弘扬担当作为的作风,把“重实践”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开展“四下基层”,做到察实情有“准度”、抓工作有“力度”、惠民生有“温度”。加快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坚决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现象,进一步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我们将持续深化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具体办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习惯“过紧日子”作为基本要求和必守原则,深化零基预算管理,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蓝图催人奋进,目标鼓舞人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江苏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微讯江苏、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