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资讯中心
向科技要节能效益
发布时间:2022-02-15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近日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指南》首次在“减污降碳”前加上“节能”二字,对高耗能行业的绿色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节能”二字,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再加上“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明确时间表,“节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标任务既然明确,目前所要做的,就是找到方法和路径。向科技要节能效益,既是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也是科技创新的使命所在。事实证明,不仅是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整个社会生产生活都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进一步节能增效。比如,南京某科技企业研发的“节能侠”数据系统,将中央空调的人工管理升级为智能化管理,帮助工厂一年节省电量86万度,节能率59%。另一家科技企业研发的冷凝热循环智能蒸柜,每月帮助餐厅节约两三千元成本,节能率超70%。通过科技节能,既能带来经济效益,也凸显了社会效益,可谓是“一箭双雕”。


对科技来说,要实现节能效益,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挑战。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硬任务,必须不折不扣、按时按点实现。“十四五”规划要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同时,今后几年能耗强度要有显著下降。在此前提下,如何才能支撑中高速经济增长?此外,新能源汽车电池处理、未来大量废弃光伏板如何回收利用等,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解决“卡脖子”难题,找到开启“绿色之门”的那把钥匙。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企业是被逼“节能”,还是主动“转绿”?显然必须选择后者。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并不冲突,甚至可以彼此促进。在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我们正在获得比过去更高的节能效益。而随着碳市场逐步推进,“碳价”长期看涨,企业“向绿而生”的盈利水平也越来越高。企业如此,各行各业同样如此。向科技要“绿色”、要节能效益,需要更多单位和个体的参与,形成多元共治体系,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城市、企业和市民都能从中获益。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