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下午好!
今天是
园区资讯
打造产业集聚“主阵地” 锤炼创新发展“主力军”
发布时间:2019-12-10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载体,长期以来是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主阵地”,也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近年来,为推进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江苏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构建完整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目标,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加强规划设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增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了主导产业鲜明、集聚协作紧密、要素生产率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首倡综合评价工作,加强动态管理、释放发展活力


根据《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今年3月,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排序打分、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形成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最终结果。经过公示,10月份,省发改委印发《关于2018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公布综合评价结果,并就进一步加强集聚区(示范区)培育和动态调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评价共涉及全省8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56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国(南京)软件谷等综合评价排名靠前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予以表彰,给予切块资金奖励,用于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工作。对年度综合评价排名靠后的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拟进行约谈;对未参加综合评价的8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予以摘牌。


这种公平公正同时又动真碰硬的评价方法创新了监管模式,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动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加强了对集聚区(示范区)的培育和动态调整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创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引导各设区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转型的新趋势,调整集聚区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新一轮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更好地发挥集聚示范区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经济总量规模增长,拓展就业空间、贡献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多元,创新集聚示范更加凸显,企业和人才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去年底,全省拥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138家,入驻企业单位20.8万家,吸纳社会就业27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约3.6万亿元、税金1216.5亿元。其中,集聚区82个,入驻企业9.0万家,吸纳社会就业12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税金757.3亿元;集聚示范区56个,入驻企业11.8万家,吸纳社会就业15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税金459.2亿元。载体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新业态丰富多元,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模式百舸争流


全省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鼓励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入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截至去年底,各集聚区(示范区)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集聚区形成科技、软件和信息、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商贸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新兴业态集聚区等八个类别。其中,服务业集聚区中拥有科技服务类19个、软件和信息服务类9个、现代物流类27个,商务服务集聚区6个,商贸流通类9个,文化创意类8个、旅游休闲类2个,新兴业态类2个;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拥有科技服务类17个、软件和信息服务类5个、现代物流类13个,商务服务类4个,商贸流通类9个,文化创意类2个,新兴业态类6个。综合来看,现代物流和科技服务类的集聚区与示范区数据最多,占集聚区和示范区总量的28.9%、26.1%。


创新发力示范引领,抓载体促集聚、以“聚”变促发展


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服务业的带动贡献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去年底,服务业集聚区单位面积投资为461.2万元/亩,单位面积产出达到3534.1万元/亩;集聚示范区单位面积投资为426.0万元/亩,单位面积产出达到9390.1万元/亩,建设发展的效益显著。集聚区(示范区)大力加快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和产品交易市场等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拓展跨境物流、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人力资本服务、农业科技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促进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同时,加速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如,南京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常州市太湖湾数字文化服务业集聚区、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紫东创意产业集聚区等集聚区致力于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研发、技术、资源、人才服务等要素支持,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也发现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平衡、部分载体主业集聚不鲜明、服务业重点领域暂未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标识等发展短板,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


来源:新华日报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升级,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载体,长期以来是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主阵地”,也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之一。近年来,为推进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江苏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以构建完整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目标,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加强规划设计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增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了主导产业鲜明、集聚协作紧密、要素生产率高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首倡综合评价工作,加强动态管理、释放发展活力


根据《江苏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今年3月,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排序打分、组织专家评审和现场核查,形成集聚区(示范区)综合评价最终结果。经过公示,10月份,省发改委印发《关于2018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公布综合评价结果,并就进一步加强集聚区(示范区)培育和动态调整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评价共涉及全省8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56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国(南京)软件谷等综合评价排名靠前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予以表彰,给予切块资金奖励,用于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工作。对年度综合评价排名靠后的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拟进行约谈;对未参加综合评价的8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予以摘牌。


这种公平公正同时又动真碰硬的评价方法创新了监管模式,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动态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加强了对集聚区(示范区)的培育和动态调整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创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引导各设区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经济转型的新趋势,调整集聚区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做好新一轮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工作,更好地发挥集聚示范区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经济总量规模增长,拓展就业空间、贡献率稳步提升


近年来,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多元,创新集聚示范更加凸显,企业和人才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去年底,全省拥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138家,入驻企业单位20.8万家,吸纳社会就业27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约3.6万亿元、税金1216.5亿元。其中,集聚区82个,入驻企业9.0万家,吸纳社会就业12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税金757.3亿元;集聚示范区56个,入驻企业11.8万家,吸纳社会就业15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税金459.2亿元。载体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新业态丰富多元,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模式百舸争流


全省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鼓励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入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截至去年底,各集聚区(示范区)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集聚区形成科技、软件和信息、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商贸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新兴业态集聚区等八个类别。其中,服务业集聚区中拥有科技服务类19个、软件和信息服务类9个、现代物流类27个,商务服务集聚区6个,商贸流通类9个,文化创意类8个、旅游休闲类2个,新兴业态类2个;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拥有科技服务类17个、软件和信息服务类5个、现代物流类13个,商务服务类4个,商贸流通类9个,文化创意类2个,新兴业态类6个。综合来看,现代物流和科技服务类的集聚区与示范区数据最多,占集聚区和示范区总量的28.9%、26.1%。


创新发力示范引领,抓载体促集聚、以“聚”变促发展


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聚和引领示范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服务业的带动贡献作用不断增强。


截至去年底,服务业集聚区单位面积投资为461.2万元/亩,单位面积产出达到3534.1万元/亩;集聚示范区单位面积投资为426.0万元/亩,单位面积产出达到9390.1万元/亩,建设发展的效益显著。集聚区(示范区)大力加快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和产品交易市场等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拓展跨境物流、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工业互联网、人力资本服务、农业科技等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在促进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同时,加速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如,南京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常州市太湖湾数字文化服务业集聚区、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紫东创意产业集聚区等集聚区致力于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研发、技术、资源、人才服务等要素支持,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也发现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平衡、部分载体主业集聚不鲜明、服务业重点领域暂未形成行业领先的品牌标识等发展短板,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努力方向。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