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毛丽艳都会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之间。从上海乘动车到南京南站,再坐两站地铁即可到达她公司所在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在她看来,南站附近区域就像一个HUB节点,去哪里都方便。
作为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硅基智能”)的联合创始人,毛丽艳见证了公司从起步到飞速发展的奇迹:硅基智能成立一年多时间,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产品已经服务于全国超万家企业客户,公司也入选了南京市“瞪羚计划”和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
像硅基智能这样的软件企业在雨花台区还有不少。今年6月发布的《2019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雨花台区独角兽及培育独角兽企业已达20家,总数位列南京全市第一。据悉,该区是江苏省唯一的软件特色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其辖内的中国(南京)软件谷是继上海浦东之后全国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统计显示,2018年,雨花台区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2500亿元,占南京全市比重约40%,占江苏全省比重约20%。
顺应行业趋势 构建VR开放服务平台
在雨花台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如磁铁般吸引了海内外数千家企业和众多投资人。7月20日,作为第十五届南京软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四届“N+”5G与XR技术创新国际峰会现场座无虚席。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南京睿悦”)是这场大会的主要操办者。“我今天特地从上海赶来,想和南京睿悦的负责人沟通一下融资的事儿,同时也想从他们的合作伙伴中挖掘好的投资项目。”来自上海一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对记者说。
这名投资人口中的南京睿悦因开发了一款Nibiru VR系统而广受业内关注。近年来,教育、医疗、娱乐等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过去,使用VR需要连接电脑等设备,我从移动互联网联想到,能否开发一体化的VR?”2013年,南京睿悦联合创始人贾博越从手机行业辞职,和老同事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
“在前期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型企业看好VR行业,想转型尝试新的产品形态,我们就为合作伙伴们提供软件服务。”在谈及NibiruVR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时,贾博越用了“开放”这个词。在他看来,为行业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是一件更为长远的事情。如今,Nibiru VR 系统合作伙伴遍布全球,覆盖芯片、显示、设备等领域。
依托南京睿悦在VR行业的影响力,2017年5月,软件谷管委会与该公司共同建成了南京VR开放服务平台。平台计划通过聚焦发展VR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应用软件、内容,集全球性联合实验室、公共调试平台、开发者社区、体验厅和孵化器为一体,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虚拟现实服务平台。
一匹从VR行业奔出的“黑马”,将上下游数千家企业串联起来。“我们谷里有2000多家企业,只要有1%的企业转型,就20多个了。在涉及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每个细分领域,我们都有企业在生根。”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战略发展局局长高建平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感慨,软件谷从最初的外包产业集群,到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企业的大量出现,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因为产业发展是一个自然迭代的过程。
培育产业生态 有心插柳方能柳成荫
梳理雨花台区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993年,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落户,随后华为南京研究所等一批企业相继在此扎根;2005年,雨花信息(软件)产业基地成立;2008年,独立建制的雨花软件园成立;2011年,中国(南京)软件谷正式挂牌,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
软件谷挂牌的2011年不同寻常。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商业正式和传统商业并驾齐驱,互联网创业者们激情澎湃;这一年,腾讯发布了一个叫作“微信”的手机移动应用。人们的生活开始对互联网产生依赖。
也是在2011年,一家生产温控器的小微企业决定抓住互联网的风口转型,开始试水数据应用服务。2015年,这家名为南京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迁入软件谷。“搬入软件谷的第二年,公司的年收入达到8000万元,相比2015年几乎翻了一倍。2017年,公司就融资近2亿元。”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俊说。
企业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呢?张俊认为,一方面在于公司抓住了数据应用服务的爆发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软件谷的各类政策和人才集聚效应。“软件谷不仅减免了我们的房租,帮助我们申请科技企业贷款,还组织我们参加路演,促成了我们的第一轮融资。”最近,他又欣喜地发现,禄口机场的软件谷航站楼正式开通。今后出差,不仅可以在软件谷坐上机场大巴,还能提前办理值机。相较于过去公司派车送站,软件谷航站楼的开通为企业节约了不少开销。
今年35岁的陈海军是南京新立讯的研发中心副总监。由于家距离公司较远,他带着妻儿住进了软件谷人才公寓。“我在软件谷工作了七八年,刚开始,这里没有什么生活配套,如今公司附近建了好几家综合商业体,生活越来越方便了。”他说,自家孩子也即将进入软件谷小学上学。
如今,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涌向软件大道。“软件谷的人才优势,可以让行业内的企业在此快速组建团队,并围绕市场开发产品。”高建平介绍,雨花台区和软件谷还有一系列配套政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可以享受涵盖人才、资本、知识和管理等不同类型的能量要素。在他看来,产业生态的培育、营商环境的打造至关重要,不能靠“无心插柳”误打误撞取得成功。
今年以来,雨花台区连续两次组织50个区街机关部门摆出“服务大集”,列出97项服务清单,企业和人才遇到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就有相关部门“接单”。比如进入成长期的中小软件企业,轻资产的特点让他们既想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办公地点,又缺少建设资金和工程建设力量。为此,雨花台区在土地集约利用上积极探索,首创“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即由软件谷发展公司牵头,入园企业联合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委托代建协议等。园区建成后,由软件谷物业公司统一管理,既为成长期企业节约了运行成本,又缓解了产业高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2017年,雨花台区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时隔一年,雨花台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该区聚焦软件产业、特色“园中园”建设、以服务为核心的双创生态系统等做法被国家评估组点赞。目前,该区已集聚各类软件企业超2400家,涉软从业人员24.5万人。
着眼未来布局 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1年软件谷成立伊始,雨花台区就一张蓝图绘到底,心无旁骛专注发展软件主导产业。”高建平回忆,从最初以中兴、华为、亚信三巨头为代表的国内最大通信软件基地,到5年前“云大物移智”兴起,南京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应运而生。近两年,该区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主方向,聚力打造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四大产业集群。
“嘟嘟——”电话接通后,一位自称“硅秘”的机器人代主人沟通,电话挂断后不久将对话内容以文字形式发给主人,这对正在忙于开会或者不方便接电话的人来说,显得格外体贴”的技术由软件谷企业硅基智能开发,其推出不到半年时间,用户已达数十万。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赛道,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一个市场痛点,就是人力资源的紧张。比如银行、保险、运营商等,不少行业都需要电话客服营销团队。”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毛丽艳介绍,从2017年成立至今,公司集聚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40余人,研发人员近200人。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专利总局认可及受理的专利近60项。2018年其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合同额超亿元。
内有产业自然迭代的规律,外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在内外因的联合作用下,一家新企业从人工智能行业脱颖而出。不仅如此,雨花台区还形成“四大基地”集群优势。走进南京软件产业博览馆,点击雨花软件数字产业大数据地图,选中一家企业,所有相关的企业均以“红点”展示出来: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产业集聚企业200余家,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产业集聚企业400余家,互联网产业集群集聚企业100余家;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产业有企业100余家……
7月22日,第十五届南京软博会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软件谷现场签约项目数量与投资额均位列南京市第一。
“软件谷成立后的头几年,我们处于一个做大规模的阶段,这几年则更注重发展质量和品牌打造。”高建平介绍,近5年来,软件谷自主培养主板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截至目前,软件谷已经集聚世界500强及世界软件百强企业15家、中国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30家。
来源:人民网
每周,毛丽艳都会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之间。从上海乘动车到南京南站,再坐两站地铁即可到达她公司所在的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在她看来,南站附近区域就像一个HUB节点,去哪里都方便。
作为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硅基智能”)的联合创始人,毛丽艳见证了公司从起步到飞速发展的奇迹:硅基智能成立一年多时间,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语音交互机器人产品已经服务于全国超万家企业客户,公司也入选了南京市“瞪羚计划”和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
像硅基智能这样的软件企业在雨花台区还有不少。今年6月发布的《2019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雨花台区独角兽及培育独角兽企业已达20家,总数位列南京全市第一。据悉,该区是江苏省唯一的软件特色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其辖内的中国(南京)软件谷是继上海浦东之后全国第二个“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统计显示,2018年,雨花台区实现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2500亿元,占南京全市比重约40%,占江苏全省比重约20%。
顺应行业趋势 构建VR开放服务平台
在雨花台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如磁铁般吸引了海内外数千家企业和众多投资人。7月20日,作为第十五届南京软博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四届“N+”5G与XR技术创新国际峰会现场座无虚席。南京睿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南京睿悦”)是这场大会的主要操办者。“我今天特地从上海赶来,想和南京睿悦的负责人沟通一下融资的事儿,同时也想从他们的合作伙伴中挖掘好的投资项目。”来自上海一家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对记者说。
这名投资人口中的南京睿悦因开发了一款Nibiru VR系统而广受业内关注。近年来,教育、医疗、娱乐等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过去,使用VR需要连接电脑等设备,我从移动互联网联想到,能否开发一体化的VR?”2013年,南京睿悦联合创始人贾博越从手机行业辞职,和老同事一起创办了这家公司。
“在前期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型企业看好VR行业,想转型尝试新的产品形态,我们就为合作伙伴们提供软件服务。”在谈及NibiruVR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时,贾博越用了“开放”这个词。在他看来,为行业做好技术支撑与服务,是一件更为长远的事情。如今,Nibiru VR 系统合作伙伴遍布全球,覆盖芯片、显示、设备等领域。
依托南京睿悦在VR行业的影响力,2017年5月,软件谷管委会与该公司共同建成了南京VR开放服务平台。平台计划通过聚焦发展VR底层技术研发、行业应用软件、内容,集全球性联合实验室、公共调试平台、开发者社区、体验厅和孵化器为一体,构建一个开放式的虚拟现实服务平台。
一匹从VR行业奔出的“黑马”,将上下游数千家企业串联起来。“我们谷里有2000多家企业,只要有1%的企业转型,就20多个了。在涉及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每个细分领域,我们都有企业在生根。”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战略发展局局长高建平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感慨,软件谷从最初的外包产业集群,到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企业的大量出现,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因为产业发展是一个自然迭代的过程。
培育产业生态 有心插柳方能柳成荫
梳理雨花台区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993年,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落户,随后华为南京研究所等一批企业相继在此扎根;2005年,雨花信息(软件)产业基地成立;2008年,独立建制的雨花软件园成立;2011年,中国(南京)软件谷正式挂牌,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
软件谷挂牌的2011年不同寻常。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商业正式和传统商业并驾齐驱,互联网创业者们激情澎湃;这一年,腾讯发布了一个叫作“微信”的手机移动应用。人们的生活开始对互联网产生依赖。
也是在2011年,一家生产温控器的小微企业决定抓住互联网的风口转型,开始试水数据应用服务。2015年,这家名为南京新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迁入软件谷。“搬入软件谷的第二年,公司的年收入达到8000万元,相比2015年几乎翻了一倍。2017年,公司就融资近2亿元。”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俊说。
企业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呢?张俊认为,一方面在于公司抓住了数据应用服务的爆发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软件谷的各类政策和人才集聚效应。“软件谷不仅减免了我们的房租,帮助我们申请科技企业贷款,还组织我们参加路演,促成了我们的第一轮融资。”最近,他又欣喜地发现,禄口机场的软件谷航站楼正式开通。今后出差,不仅可以在软件谷坐上机场大巴,还能提前办理值机。相较于过去公司派车送站,软件谷航站楼的开通为企业节约了不少开销。
今年35岁的陈海军是南京新立讯的研发中心副总监。由于家距离公司较远,他带着妻儿住进了软件谷人才公寓。“我在软件谷工作了七八年,刚开始,这里没有什么生活配套,如今公司附近建了好几家综合商业体,生活越来越方便了。”他说,自家孩子也即将进入软件谷小学上学。
如今,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涌向软件大道。“软件谷的人才优势,可以让行业内的企业在此快速组建团队,并围绕市场开发产品。”高建平介绍,雨花台区和软件谷还有一系列配套政策,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可以享受涵盖人才、资本、知识和管理等不同类型的能量要素。在他看来,产业生态的培育、营商环境的打造至关重要,不能靠“无心插柳”误打误撞取得成功。
今年以来,雨花台区连续两次组织50个区街机关部门摆出“服务大集”,列出97项服务清单,企业和人才遇到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就有相关部门“接单”。比如进入成长期的中小软件企业,轻资产的特点让他们既想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办公地点,又缺少建设资金和工程建设力量。为此,雨花台区在土地集约利用上积极探索,首创“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即由软件谷发展公司牵头,入园企业联合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委托代建协议等。园区建成后,由软件谷物业公司统一管理,既为成长期企业节约了运行成本,又缓解了产业高度集聚和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2017年,雨花台区获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时隔一年,雨花台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该区聚焦软件产业、特色“园中园”建设、以服务为核心的双创生态系统等做法被国家评估组点赞。目前,该区已集聚各类软件企业超2400家,涉软从业人员24.5万人。
着眼未来布局 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2011年软件谷成立伊始,雨花台区就一张蓝图绘到底,心无旁骛专注发展软件主导产业。”高建平回忆,从最初以中兴、华为、亚信三巨头为代表的国内最大通信软件基地,到5年前“云大物移智”兴起,南京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应运而生。近两年,该区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聚化”主方向,聚力打造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四大产业集群。
“嘟嘟——”电话接通后,一位自称“硅秘”的机器人代主人沟通,电话挂断后不久将对话内容以文字形式发给主人,这对正在忙于开会或者不方便接电话的人来说,显得格外体贴”的技术由软件谷企业硅基智能开发,其推出不到半年时间,用户已达数十万。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赛道,是因为我们抓住了一个市场痛点,就是人力资源的紧张。比如银行、保险、运营商等,不少行业都需要电话客服营销团队。”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毛丽艳介绍,从2017年成立至今,公司集聚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40余人,研发人员近200人。目前,该公司获得国家专利总局认可及受理的专利近60项。2018年其实现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合同额超亿元。
内有产业自然迭代的规律,外有良好的产业生态。在内外因的联合作用下,一家新企业从人工智能行业脱颖而出。不仅如此,雨花台区还形成“四大基地”集群优势。走进南京软件产业博览馆,点击雨花软件数字产业大数据地图,选中一家企业,所有相关的企业均以“红点”展示出来: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产业集聚企业200余家,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产业集聚企业400余家,互联网产业集群集聚企业100余家;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产业有企业100余家……
7月22日,第十五届南京软博会举行重大项目签约仪式,软件谷现场签约项目数量与投资额均位列南京市第一。
“软件谷成立后的头几年,我们处于一个做大规模的阶段,这几年则更注重发展质量和品牌打造。”高建平介绍,近5年来,软件谷自主培养主板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6家。截至目前,软件谷已经集聚世界500强及世界软件百强企业15家、中国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30家。
来源:人民网